2020年12月11日,碳阻迹参与的“油气田碳排放及低碳政策信息数据库编程服务”项目验收部门预审会在北京中海油大厦举行。中海油外委验收部门、中海油项目团队、碳阻迹项目团队参加会议。会议由新能源研究中心领导主持。 会议听取了碳阻迹技术总监代表公司做的“油气田碳排放及低碳政策信息数据库编程服务”汇报。中海油项目验收团队对项目进行了审议评估并对项目进行了打分。 新能源研究中心领导宣布项目成绩为94.3分。领导在发言中高度认可碳阻迹在本次项目中表现出的的专业性和投入度,对碳阻迹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油气田碳排放及低碳政策信息数据库编程服务”项目是碳阻迹今年的重点项目。本项目的成功完成和高分验收充分展现了碳阻迹团队攻坚克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证明了碳阻迹在和重要客户的合作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日,今年的CDP成绩正式公布。碳阻迹客户神马实业、荣威国际斩获气候问卷A-;荣华(清远)柯式印刷拿下水问卷A-;山东海龙和荣华(清远)柯式印刷获得气候问卷B的优异成绩! CDP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旨在推动企业、城市和政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水资源和森林。CDP被投资者评选为全球第一的气候研究机构。2020年,9,600多家公司、800多个城市以及120多个地区通过CDP披露了环境数据,使CDP平台成为了解全球范围内企业和政府为推动环境变化所做努力的丰富信息来源之一。CDP前身为“碳披露项目”,是全球商业气候联盟(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的创始成员。 碳阻迹已连续多年为CDP供应链企业提供咨询支持,帮助客户取得好成绩。如果在这个领域有积分榜的话,碳阻迹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回首过去,我们战绩卓越: 2015—2016“赛季”,碳阻迹协助荣华(清远)柯式印刷有限公司、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完成年度碳排放核算以及CDP问卷在线填报。初战告捷,碳阻迹服务的企业获得平均分90分的优异成绩,远超当年的全球平均分(60分)。 2016年—2017“赛季”,碳阻迹协助洽兴包装工业、京东方科技集团(BOE)、江西黑猫炭黑、神马实业、Bestway (HK) International 等不同行业的多家供应链企业完成CDP问卷填报;连续两年,在CDP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最佳供应商中,碳阻迹服务客户占比超过半壁江山。 2017-2018“赛季”,碳阻迹协助兴中集团、洽兴包装、神马实业、山东海龙博莱特、江西黑猫炭黑、荣威国际、荣华印刷等多家不同行业的供应链企业完成CDP问卷填报及相关辅助服务并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2018-2019“赛季”,碳阻迹迎来爆发。持续为洽兴、荣华等供应链企业提供碳排放管理相关服务(包括年度碳排放盘查及ISO14064核查辅助、节能减排目标制定、企业气候变化风险与机遇分析、供应链问卷填报)。碳阻迹服务的7个客户中斩获了1个A-级评级以及6个B级评级的卓越成绩! 面向未来,我们仍未赢够。
12月9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在合肥盛大开启。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作为获奖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 会上,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作为获奖企业十大代表率先做了主题演讲以及投资路演。晏路辉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企业对于碳排放的管理和测算以及提供相应减排措施的服务需求增加。碳阻迹自201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碳排放管理服务。作为行业TOP3,碳阻迹已服务超过1000家企业机构,其中包括国内外世界500强公司及全球顶级机构,如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蚂蚁集团、万科、中海油、微软、星巴克等。公司截止2020年为客户减少碳排放总计1亿吨,通过客户产品间接影响8亿人的低碳行为改变。因联合国SDG 12“负责任的生产和消费”和SDG 13“气候行动”的突出贡献,获得包括联合国环境署、迪拜世博会、阿拉善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支持。 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评价标准是:公司估值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拥有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成立时间5年左右,符合现行政策导向而且不存在重大负面舆情。据悉,大多数隐形独角兽企业分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5G、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行业,是地区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的优质对象。2020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的主题为“科创企业新势力”。本次会议除国家部委、安徽省、合肥市相关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外,还吸引了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及国内知名金融投资机构的200多位董事长和CEO参会,与会嘉宾达300余人。
目前,Covid-19在全球肆虐,全球200多个国家,300万人感染,混乱,苦难和损失遍布全球,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气候变化危机和当前疫情危机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任何一个人的努力都无法减轻风险,除非所有人都采取行动。Covid-19的经验教训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来应对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危机。 人类活动是环境问题的根源 由于Covid-19,工厂关闭,石油使用量暴跌,全球碳排放大大减少,之前困扰许久的环境问题被迅速解决。 在处于疫情重灾区的意大利,由于居家隔离和游客数量的减少,威尼斯运河的河水变清了,撒丁岛罕见地见到海豚的出现,特莱维许愿池迎来了新的游客,一对水鸟。 图 威尼斯运河疫情前后 图 特莱维许愿池疫情前后 相信科学 Covid-19展示了相信科学的重要性。流行病学家不断警告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可能性,这不是一个“if”的问题,而是“when”的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话都被人们选择性的忽视。 同样,气候科学家数十年来一直警告全球供暖威胁巨大的灾难。流行病也许会促使人们采取更为科学,更为迫切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更大,更持久的调整。汹涌的大海将导致数百万沿海居民流离失所。洪水和干旱将造成农业破坏和严重的粮食短缺,人们将不得不适应一个又一个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 合作才能共赢 Covid-19,和气候变化一样,无国界,也无法区分国界。各国无法独善其身,单打独斗,来对抗这种病毒。因此,国际行动与合作至关重要。 事实证明,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领导力和政策的明确性对于对抗冠状病毒至关重要。在最初的失败之后,中国和韩国采取了严格而全面的制度来控制这一流行病,而且,也同其他国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提供了帮助和合作机会。 然而,不幸的是,一些国家独断专横,既不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也不学习别国的经验教训,目空一切,最后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应对疫情。 在美国,特朗普曾视全球变暖为骗局,并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在Covid-19爆发初期,特朗普又以类似的态度,忽视和处理疫情。尽管事后,特朗普调整了政策,但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截止目前,美国累计确诊逼近100万,美国现已成为 Covid-19的世界中心。 在巴西,博尔索纳罗(他同样也拒绝相信气候变化)将Covid-19描述为幻想,认为只是普通感冒,并暗示这是中国削弱其他国家经济的阴谋,对疫情不作为。目前,他因为消极抗疫而陷入政治孤立。 总结 当前的经济模式是气候危机和全球其他危机的根本原因。当前的经济模式重视眼前的收益,而忽视了未来成本,它基于利润优化和股东价值,而很少关注外部性。Covid-19清楚地说明了利润优化产生的危险。由于生产,加工和分销价格便宜且低于标准,导致了传染病的发生,而对更多,更便宜生产的追求创造了庞大的商品和人员分销网络,使病毒得以快速传播。制定有关标准和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尽管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和麻烦,但和传染病爆发造成的损失相比,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 气候变化具有相同的根本原因。只要不用承担外部性负担,企业就会尽可能多地生产和消费以满足人们过多的生活方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如碳排放交易市场或碳税的一些措施,也许并不完美,但却是推动气候变化外部性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展望 为应对气候变化,Covid-19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其他产生外部性的活动,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经济体系,该经济体系应能解决外部因素的问题。这种新的体系需要有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来自消费者更适度的要求。我们已拥有建立新经济和新社会的一切基础,所有的乐高积木都摆在我们面前,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措施,一个更美好,更公正的世界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
今天这一期文章,是想推荐一些与低碳、气候变化、环保相关的书籍、影视和音乐,书籍和影视的简介多来源于豆瓣。希望大家能够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也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量。 书 《寂静的春天》 《Silent Spring》 寂静的春天是环保人的入门推荐书籍,阐述了人类行为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的一场生态系统的灾难,随着书籍的出版也开启了全球的环保主义浪潮。 内容简介: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碳时代》 《The Carbon Age: How Life's Core Element Has Become Civilization's Greatest Threat》 内容简介:面对气候异常和环境恶化的危机,大家都在呼吁节能减碳。碳足迹、碳旅程、碳消费、碳税收……为什么谈到生态讲的都是碳?《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各国控制碳排放量,为什么是碳而非其他元素?原因不难想象,因为整个地球文明就是一个碳基文明。碳并非地球制造的元素,碳是历经数十亿年宇宙恒星的生生灭灭,才终于诞生的化学元素。从碳元素的形成到地球文明的诞生,这中间实在是经过了一段千古神秘的机缘。碳造就了地球的生命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大跃进的重要元素,从远古的普通燃料到新近的石墨烯技术,没有碳,就没有我们今日的文明。然而,这造就我们文明的元素,却也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地球经过40亿年才形成的碳循环方式和速度,被几百年来的人类工业化进程所破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影 冰冻星球 Frozen Planet 英国BBC电视台耗时5年制作的纪录片《冰冻地球》,这部耗资巨大的纪录片用镜头真实的展现了正在逐渐溶解的地球两极,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各种生物,片中种种景象让人叹为观止。 纪录片的解说员大卫·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称,这可能是人类在地球气候产生剧烈变化前欣赏到这一景象的最后的机会了。现年85岁的艾登堡爵士说,“这部纪录片捕捉了此前从未记录下来的很多行为和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影像将会变得越来越珍贵,因为这很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去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场景。虽然在我们到达前的数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地球两极的景象非常壮观,但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变化已经超过了人们的认识。” 整个纪录片是以季节的变化为主线的,记录了地球两极在一年内展现出的各种场景,从“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时都在光线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后以长夜漫漫的冬天结尾。纪录片最后还讲述了一些有趣的冒险经历,以及一些如何在极端寒冷和无法预知的恶劣的气候下生存的技巧。 难以忽视的真相 I&II An Inconvenient Truth I&II 他是几乎成为美国总统的人——阿尔·戈尔。很难说他成为总统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但是现在,他就在改变世界的路上。 本片记录了戈尔作为一个环保专家,一个世界公民,为了环保世界进行的种种努力。他精彩的演说,议会上咄咄逼人的质询,对于环保议程的推进努力,还有在这一切的背后,他的内心世界。 《难以忽视的真相》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巧妙地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戈尔先生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而在续集中,阿尔·戈尔将探讨全球变暖正在逐步扩大的问题,并提出目前拥有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星球 Our Planet 这部八集的纪录片将探索自然世界的独特又宝贵的奇迹,由屡获奖项的剧集《地球脉动》的创剧人倾情打造。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我们的星球》采用了令人惊艳的摄影和技术,并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探寻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区域和那里的动物居民。这档耗时 4 年的大制作节目在遍布全球各个大洲的 50 个国家/地区进行过拍摄,600 多名工作人员共计花费超过 3500 个拍摄日,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和神秘的深海到广袤的非洲地貌和南美多样化的热带雨林,全面关注全世界生境多样性的广度。 除了纪录片外,在官网上还给出了呼吁大家做的环保行动: 1. 尽可能素食 Make Your Diet as Plant-based as Possible 2. 购买可持续水产和肉类 Shop for Sustainable Fish and Meat 3. 使用清洁能源 Switch to a Clean Energy Provider 4. 选择不危害森林的棕榈油 Choose Deforestation-free Palm Oil Products 5. 购买产自可持续发展管理森林的纸木制品 Buy Wood and Paper Products from Well-managed Forests 小小的追球 综艺 芒果TV推出的网络综艺节目《小小的追球》节目上线播出,该节目以先锋试验旅行的形式传递环保理念。节目中,黄子韬、周冬雨、尹正、王彦霖四位嘉宾褪去艺人的光环,带着对地球的好奇和热忱组成“追球团”,感受地球的雄壮美丽与瞬息万变,探讨环境保护议题。节目中每位成员需要用步数来赚取旅行中的小惊喜,带领大家共同领略 “每时每刻都有美好的事物在消失,赶在一切消失前,我想去看看。” “用小小的改变,去守护这大大的世界。赶在一切消失前,去改变,去守护,去探险,去抵达。” 侦碳大玩家 两支队伍,30多辆交通工具,一场精彩的关于低碳排放的大比拼。在 侦“碳”大玩家里,我们不比速度,而是看谁能更节能环保的完成这次旅程。由壳牌组织的这场低碳真人秀已经进行了两季,参赛玩家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前往目的地,探索最低碳的环保旅程。 音 Aurora – The Seed “when the last tree has fallen, and the rivers are poisoned, you cannot eat money” “待到最后一棵树倒下, 河流被污染时, 金钱无法充饥” Micheal Jackson – Earth Song “did you ever stop to notice, the crying earth, the weeping shores” “你是不是忘了, 地球在流泪,海岸在哭泣” Neil Young – Who's Gonna Stand Up “who's gonna stand up and save the earth? who's gonna say that she's had enough?” "谁会站出来拯救地球? 谁会说地球她已经受够了?" 今天的低碳环保书影音推荐就到这里啦,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有更多机会继续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获得更多的力量,最后用Al Gore先生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文章! “There is an African proverb that says, "If you want to go quickly,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We need to go far, quickly. ”
美国宇航局NASA上个月公布了一组卫星图,图中显示了2020年1月1日-20日和2020年2月10-25日中国各地区的二氧化氮浓度。与1月份对比,2月份中国上空的二氧化氮 显著下降。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武汉附近的二氧化氮浓度首先明显减少,最终蔓延到全国。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二氧化氮排放明显降低,并且在春节后没有出现反弹。 图源:NASA 笔者有理由相信,这一现象与新冠病毒疫情有着密切联系。二氧化氮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除自然来源外,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和工业过程等。正值春节期间,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为应对这场战役,举国上下开始了安安静静自我居家隔离状态,停止一切可能引起病毒扩散传染的活动。除正常食品和生活用品供应,生产大面积停摆,交通严格管控,公共场所歇业。 事实上,不止是大气污染物,在疫情影响下,各项社会活动和工业生产减少,能源需求量下降,温室气体排放也随之大幅下降。据路透社报道,今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为二战以来最高。据Carbon Brief计算,自疫情爆发中国碳排放量削减了1/4。 图源:Carbon Brief 上图显示,2020年春节后电厂煤炭消耗量显著低于往年水平。权威机构分析,疫情可能使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减少0.5%。 疫情在国内外肆虐,全球航班大面积取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航空业今年的全球客运收入可能下降10%以上。这场危机短期内遏制了行业排放,却可能影响航空公司的气候承诺。世界气象组织声称,全球航班数量急剧下降,已经给气象监测工作造成了影响,天气预报都不准了! 图源:网络 此外,工业生产、餐饮和旅游业等消费服务业受影响极大,可以说全社会处于被动低碳生活模式。 疫情过后,各行各业渐渐复苏,迎接春天的到来。已有专家指出,疫情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是暂时的,若不改变能源体系结构,疫情过后排放量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事实上,随着国内疫情下降,各项生产作业已开始逐渐恢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逐步上升。 短暂的排放下降,并非常态,疫情过后,节能减排依然任重而道远。 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非黑即白,寻求二者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才是我们的目标。 全球变暖像是温水煮青蛙,起初人们对危机没有感知,随着冰川融化,极地动物生存困境进入大众视野,气候变化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此疫情,人们必定更加重视环境卫生健康。人类需保持警醒,才不会被气候危机吞噬。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气候危机的质疑声很多,但人类不能以地球为赌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努力推动低碳减排?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倘若真有末日,最遗憾的不是失败,而是我们本可以。 碳阻迹服务号每周一晚上8点准时发布,欢迎关注。
2020年即将结束,深圳人的地铁出行有了哪些变化?市民最关心的数据都有哪些?日前,深圳地铁发布了2020年度轨道交通出行数据,这份地铁民生账本呈现出一片融融暖意。 575公里 深圳地铁建设创下“新记录” 2020年是深圳地铁建设“井喷”期,共有地铁三期、四期及四期调整工程的17条线路,以及6个铁路项目(年内开工)共约575公里同步建设(地铁235公里、铁路340公里),创历年之最。其中,地铁6、8、10号线以及2、3号线三期工程已顺利开通运营。 51.6% 公交分担率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0年12月17日,深圳地铁全网所辖10条线路工作日日均客流约585.36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13%。在10月份的全市公共交通客流量中,深圳地铁所辖线路公交分担率达51.6%,创下历史新高。 3.2万吨 深圳地铁今年共减少的碳排放量 2020年,深圳地铁全年运送乘客达14亿人次,全年共减少碳排放约3.2万吨,相当于280万平方米草坪、1310万公顷阔叶林一年的吸收量。 228万人 每天有228万人扫码坐深圳地铁 截至2020年12月17日,深圳地铁乘车码(包括腾讯乘车码、深圳通乘车码)的日均使用量达228万人次(不含4号线),占日均客流的63.86% 。其中,老街、深圳北、会展中心站的使用量最大。 107公里 深圳今年新开通107公里新线 今年8月18日,深圳地铁6、10号线正式通车。10月28日,深圳地铁8号线和2、3号线三期工程也开门迎客。一年内,深圳共开通6条新线共107公里(含港铁4号线),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11公里。2022年,深圳还将进入新一轮“新线开通季”,四期工程项目将陆续开通投入运营,市民绿色出行会更加便捷。 73107件物品 深圳地铁共拾获73107件乘客物品 截至今年12月17日,深圳地铁共拾获73107件乘客丢失物品。经统计,列车为最易遗失物品的地方,其次是洗手间、站台。而在登记信息中可以看到,遗失物品中最多的是手机、钱包、旅行包、雨伞、身份证等。深圳地铁温馨提示,随身携带的物品应尽量不离手,手机、银行卡、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贴身部位。如出行中发现物品丢失,可以马上拨打深圳地铁服务热线88960600寻求帮助。 158.9万件 深圳地铁每天安检158.9万件物品 2020年,深圳地铁平均每天共有158.9万件乘客行李物品从安检机通过,接受严格的检查,各类违禁物品被阻挡在了安检大门之外。截至12月17日,深圳地铁已累计过包检查5.8亿件,开包检查655.6万件,收缴各类违禁物品6.1万余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乘客的安全和出行便利。 5号线 深圳地铁最繁忙的线路 受年初疫情影响,2020年地铁全年客流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12月17日,深圳地铁5号线日均客流达到77.90万人次,成为深圳最繁忙的地铁线路。紧随其后的是1号线、3号线,日均客流量分别达到76.83万人次、60.54万人次。 深圳地铁5号线开通于2011年6月22日,截至2020年12月16日,累计客运量已达到20.17亿人次,历史最高单日客运量122.75万人次(2019年12月31日)。 21万人 深圳地铁最繁忙的车站一天客流约21万 车公庙站工作日早晚高峰客流较大,属于典型的“潮汐客流”。目前,车站工作日日均客运量约21万人次,周末日均客运量约15万人次。今年车站最高客流记录在11月27日,达22.38万人次。 车公庙站是深圳地铁1、7、9、11号线换乘枢纽站,属地下三层站,于2004年12月28日启用。车公庙站是深圳首个,同时也是中国第2个四线换乘地铁站(第1个是上海地铁2、4、6、9号线世纪大道站)。 12000人 每天有12000名深铁人为乘客服务 2020年,平均每天有3740列次地铁列车穿梭在深圳城市的地下,约有12000名地铁人坚守在岗位上,给市民出行带来便捷。清晨,地铁工作人员准时走上岗位开始准备迎接八方来客;深夜,末班车送完最后一名乘客结束一天的运营。此时,清洁、维护、检修、施工等各种维保作业才刚刚拉开序幕。地铁没有24小时运营,地铁人却在24小时工作。 55.5万小时 深圳地铁义工今年服务55.5万小时 2020年,深圳地铁义工联现有义工人数已达到20138人,义工服务车站增加至128个,日均安排义工1032人次。全年服务人次达18.5万人次,提供志愿服务超过55.5万小时。每天,地铁义工在出入口、扶梯和站台等处充当临时指挥员,疏导客流,构筑起地铁安全防线。 新闻来源:深圳新闻网
开会产生二氧化碳怎么办?碳中和!12月18日上午,由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主办的浙江省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碳中和启动仪式,在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举行。会上,浙江宣布将在全省公共机构尤其是党政机关中实现部分会议(培训)碳中和,打造“零碳”会议。 何谓碳中和?简单来说,一些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今年11月在嘉兴海宁举办的全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已经率先尝鲜。这个规模150人左右的培训班,经初步测算,在电力、交通、住宿等方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共计60.36吨。为了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排放量,培训班以每吨1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箍桶丘村林汇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从而实现“零碳”会议。 “公共机构碳减排和碳中和潜力大,示范引导作用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处副处长张彬表示,目前,全省各级公共机构举办的大型会议活动参与人数较多、社会影响大,开展“零碳”会议(培训)试点,既可以提升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也能带动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实施碳中和。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应当自觉成为践行低碳发展的先锋队,通过‘绿色公务’‘零碳’机关建设,引领全社会共建共享低碳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浙江力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表示,接下来我省要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谋划碳中和路径,推进低碳、“零碳”试点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努力打造“零碳”城市。 据了解,浙江省还将发布《关于开展近零公共机构评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近零公共机构评定运行机制,构建近零公共机构标准体系,以浙江省地方性标准形式出台《近零公共机构评定规则》,规范近零公共机构评定标志的使用。力争至2025年底,全省20家以上党政机关达到近零公共机构评定标准。 新闻来源:浙江融媒体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2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党组会议如是评价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成绩。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一系列制度文件加速落地,2021年全国碳市场将正式启动运行,作为首个纳入的重点行业,发电企业将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后续,钢铁、化工等其他行业也将加快纳入。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胜利 钢厂是3A级风景区,民宿里可以躺着看星空,“林票”能抵押贷款……走进地处闽中山区的三明,绿色发展的新鲜事俯拾即是。难以想象,曾经这里粉尘污染严重,“一年吃下一块砖”。 这样的变化不是个例。“十三五”期间,我国相继打响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12月18日数据显示,今年1-11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2.0%,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也成效显著。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为49.4亿吨标准煤,达到50亿吨标煤以内的规划控制目标;“十三五”末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分别为84.3%和15.7%,较“十二五”末下降和上升了3.6个百分点;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19%。 12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会议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生态环境部系统贯彻落实举措,提出明年要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碳市场建设取得多项突破 作为落实二氧化碳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目标的重要抓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相关探索早已开始。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目前取得显著进展,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90亿元。共有2837家重点排放单位、1082家非履约机构和11169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2020年,中国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的碳市场。 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2017年12月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提出全国碳市场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深化完善期三个阶段建设,以期建立“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市场。 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提上日程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进程加速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今年11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生态环境部表示,将对上述两个管理办法完善后尽快发布。 同时,生态环境部结合全国碳市场下一步扩大范围的需要,从2013年开始组织开展相关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工作,除发电行业外,还涵盖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行业。同时,我国还成功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CCER)申请成为国际民航组织认定的六种合格的碳减排机制之一,下一步将推动该机制发展成为全国碳市场的抵消机制。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下一步,碳市场发展应进一步提速,并以此作为一种体制支持来促进技术研发并形成有效的激励,驱动排放主体采取行动。 明年全国碳市场有望正式运行 业内人士认为,在“十二五”部分省市试点先行,“十三五”为全国碳市场打基础后,“十四五”将是我国碳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预计明年全国碳市场将正式启动运行。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透露,生态环境部将实现从试点先行到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从单一市场、单一行业到多行业纳入,从启动交易到持续平稳运行。他表示,发电行业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碳市场的建设,把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其他重点行业加快纳入。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尤其是在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面。全国碳市场建设仍有多项关键工作需加紧落实,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的制定、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开发、各级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安排、各级财政的必要资金支持等。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建议,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重新审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规划;加快制定地方和部门碳达峰行动计划;制定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中长期碳汇建设和碳中和发展;统筹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业内人士预计,作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行业,发电行业全年碳排放总量约40亿吨。后续将纳入其他八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量将超过50亿吨/年。 新闻来源:新华社
12日,在《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之际,全球70多个国家首脑共同参与的气候雄心峰会在线上举行。这是一次检阅各国履行《巴黎协定》承诺,激发雄心确立新目标的大会。不过,有些碳排放大国,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因为在行动和计划上对气候变化应对不利,而缺席大会发言。 2020年,国际社会因为新冠疫情经历了严重挑战,经济发展放缓或者倒退,社会民生面临危机,不过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这一年反而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根据全球碳预算项目做的统计,今年全球二氧化碳少排放24亿吨,碳排放总体而言下降了7%。 在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本年度的气候雄心峰会检阅了各国履行巴黎协定的成果,督促与会国家制定新的长远规划。得到包括中国在内,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但是英国的盟友国家澳大利亚却没有收到邀请在大会上发言。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认为,在过去五年中,澳大利亚在履行巴黎协定承诺方面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种表现可以说是不合格。目前,澳大利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四倍。2000多万人口碳排放总量占全球3.6%。 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澳大利亚曾经承诺,到2030年该国碳排放量与2005年水平相比要减少26-28%。去年底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澳大利亚的碳排放量将仅比2005年的水平低16%。 近年,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因处理山火不力,对气候变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澳大利亚为什么做的这么差,从微观政策上看,澳大利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种种行业标准都是缺失的,在经合组织中,澳大利亚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燃油效率标准的国家。 英国媒体还注意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失败使得澳大利亚失去了所谓的“气候盟友”,在国际社会上更加形单影只。 澳大利亚媒体对于总理在气候雄信峰会上没有发言机会极为关切,而总理莫里森对此不以为意,他辩解称:澳大利亚制定气候和能源政策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是为了在某些国际峰会上获得发言机会。 在12日举行的峰会上,欧盟公布,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减少55%。英国在上一周也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8%。在峰会召开当日英国决定终止对海外石化项目的金融援助。 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气候政策既缺少现实行动,也缺乏长远规划,因而受到国际舆论的不断提醒和敲打。 新闻来源:央视网
据英国气候政策网站Carbon Brief报道,《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为340亿吨,同比下降7%。相对下降幅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 2020年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所下降。具体而言,美国下降了12%,欧盟下降了11%,印度下降了9%,中国下降了1.7%。 尽管全球排放量放缓,但更多的二氧化碳仍在大气中积聚。数据显示,2020年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上升2.48ppm,这一增幅比没有疫情封锁的情况下要小0.32ppm。今年的排放量将使202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全年平均412ppm的预期水平。 研究发现,各国疫情封锁促进了碳排放减少,2020年美国、欧盟和印度的排放量将减少9-12%。但是中国由于近年来排放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以及较早、较短的禁闭期使排放量反弹,2020年的减排预期要温和得多。 新闻来源:电缆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后的绿色复苏有望推动全球在预测的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减排25%,使全球更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2℃温控目标。 联合国环境署的年度《排放差距报告》发现,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世界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突破3℃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各国政府在疫情后的复苏进程中投资气候保护行动,并致力于在2021年11月即将于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6)上提升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实现“净零排放”,则有望将全球碳排放量降至基本兑现“2℃温控目标”的水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 2020年极有可能成为有现代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而野火、风暴和干旱还会持续产生破坏力。但是,联合国环境署的《排放差距报告》指出,疫情后的绿色复苏有望大幅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进程。” 据了解,每年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都会评估“预测排放量”与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2℃温控目标(及进一步实现1.5℃温控目标)所要求的排放水平之间的差距。该报告发现,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创下了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GtCO2e)的历史新高。自2010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1.4%,而2019年由于森林大火频发,增长速度甚至达到2.6%。今年,疫情大流行导致人员出行受到限制、工业活动迅速放缓、发电量大幅减少,预计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下降7%。但是,这一降幅仅仅意味着到2050年全球升温幅度降低0.01℃。与此同时,国家自主贡献仍然不足。 这份报告还指出,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的排放量是最贫穷的50%人口排放量的两倍以上。富人群体需要将其碳足迹减少至少30倍,才能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 新闻来源:央视
碳阻迹接受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委托,从绿色交通、绿色包装、绿色回收以及推广使用电子面单四方面挖掘减排潜力,完成未来5年绿色物流碳减排量核算及报告。菜鸟网络将其用于6月13日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绿动计划”的启动仪式,并在仪式上宣布基于该报告所制订的减排承诺。
基于菜鸟网络未来5年的减排规划,最终核算出总减排量将达362万吨。
碳阻迹为百度绿色出行方式的单位碳减排量进行了更新,百度地图将绿色出行低碳效应数字化、具体化。
为百度提供了数据中心、智能楼宇、通勤车和充电桩年度碳排放量核算服务,并对其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进行量化分析,为进一步节能低碳提供有力支撑。
碳阻迹在联合国第二十五届气候变化大会分享了和百度在低碳与可持续生活上领域探索与成果,引起国际关注。
碳阻迹受万科基金会委托对万科试点社区西山庭院小区垃圾分类进行碳减排核算。
垃圾分类并不只是简单地区分不同垃圾,还包括对于不同垃圾相应的处理方式。经过分类的垃圾使需要处理的垃圾总量有所下降,并减少了填埋所需的土地面积和焚烧释放的污染物。不仅如此,垃圾分类还使垃圾资源化成为可能,可回收垃圾将生成新的产品。
在西山庭院小区,碳阻迹根据实际情况,调研了垃圾的实际产生量,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对厨余垃圾生物处理、绿化垃圾堆肥处理、可回收垃圾回收再生以及其他垃圾焚烧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进行了核算。最终,通过对比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不分类统一处理的差异,分别计算了厨余垃圾生物处理、绿化垃圾堆肥和垃圾分类三个场景的碳减排量。
碳阻迹接受京东委托,为其线上购物情景与消费行为量化减排量,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绿色公益贡献,让消费者认识到网购绿色产品或绿色消费行为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将量化的碳减排量类比为公众易于理解的日常行为,如减少的开车里程数、减少的垃圾产生量、节省的筷子数量、减少的塑料袋用量等,让消费者对绿色低碳行为有更形象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提升大众低碳意识。
会议或活动的举办,消耗资源与能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冲击力也不容小觑。举办会议或活动使用的各种报告材料、交通、食宿、空调等资源造成的环境冲击包括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垃圾以及纸张、塑料、食物等资源的消耗。因此,为了减少会议与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强倡导并推行“绿色会议”。
碳阻迹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发了绿色会议指南。为了更广范围的推广绿色会议的理念与实践,碳阻迹团队还提供绿色会议系统平台的开发服务,使绿色会议在更多的领域得到落地实施。
碳阻迹团队历经8年多的积累,发布了中国第一个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涵盖全球260多个国家的数据。目前数据量已超过87000条,并持续收录更新中,已成为低碳行业进行碳排放核算的基础设施。
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支撑了众多品牌碳核算项目,包括阿里巴巴、万科、百度、京东、联合国在内的碳核算项目。